(营口之窗“海外版”中国营口网)群星璀璨清诗苑,又有明珠踞上游
原学玉
群星璀璨清诗苑,
又有明珠踞上游。
一一晚清大诗人桑梓先贤于天墀先生七律三首推荐赏析
一
和 凤 亭 原 韵
近村芳草绿初齐,
三月东风长柳荑。
春水带愁随客远,
晚云载雨压山低。
浮生已悟庄生蝶,
壮志还惊祖逖鸡。
莫笑文章遭白眼,
百年声价待君题
原学玉点评:于天墀,晚清大诗人也,系辽宁盖州人。这是一首和诗,但决非一般的应酬,很有思想,很有份量。凤亭先生,其人生平事迹不详,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诗的解读。诗的前两联,描绘的是眼前景:“芳草”“ 柳荑”“春水”“晚云”,触景生情,情景交融。“带愁随客远”、“载雨压山低”,其色调是灰暗的,情调是低沉的,一种说不出来压抑感溢于笔端。这和先生的身世、遭际有直接关系。但作为一个天才,一个大才人,岂甘落拓,岂甘沉沦!“浮生已悟庄生蝶,壮志还惊祖逖鸡。”颈联格调、情调大变,但又是复杂的,既悟透了“庄生蝶”的幻境和超脱,同时还想如祖逖闻鸡起舞一样,能有所作为。出世与入世的愿望交织在一起,这是古今才人共同的矛盾心理,也是夫子自道,勾画得十分形象。“莫笑文章遭白眼,百年声价待君题。”篇末振起,好句,殊为警策!这是先生虽久居村野,业为塾师,仍笔耕不辍的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,他坚信古今道德文章的历史地位、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光耀千秋的永恒性。果然如此!在先生逝世后的百余年间,“于天墀诗稿”居然有三次结集出版。可谓是:
命中箕斗能成贝,
身后文章不掩瑜。
(摘清诗人舒位先生诗句)
二
七律.歌风台六首之一
果然刘季是英雄,
豪饮酣歌事事工。
烹狗恨生歌曲里,
斩蛇心落酒杯中。
故乡不散三年魄,
乐府能开两汉风。
回首荒台零落尽,
空余秋社走村童。
原学玉点评:现存的于天墀先生咏史诗39首,首首可圈可点,不陈腐,很有见地,这是其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关键之所在。首联语出不凡:“果然刘季是英雄,豪饮酣歌事事工。”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地位,虽亭长出身,沾无赖、流氓习气,但毕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,不仅有卓越的武功,文治也不含糊。“烹狗恨生歌曲里,斩蛇心落酒杯中。”颔联描绘了刘邦“豪饮酣歌”时的心理活动:“尽多父老来筵上,却少韩彭在座中。”猛士何在?谁守四方?但无论如何,“威加海内”,天下平定,而不是提三尺剑创业的时候,一块石头落了地,可以放心的地饮酒了。这两个典故是大汉王朝创业阶段的重要结点,概括了刘邦的一生。巨笔如椽,举重若轻,游刃有余!接下来颈联高度评价了刘邦“豪饮酣歌”的重大意义:别小看这个文化不高的粗人、马上皇帝,在衣锦还乡,与父老乡亲欢聚畅饮时,脱口唱出的一首七言诗,竟然做岀了开创性的贡献,名垂百代,“乐府能开两汉风”。这个评价直到今日仍不失之为真知灼见!诗的末句,收得拢,收得好,由怀古回到了现实:“回首荒台零落尽,空余秋社走村童。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”,把刘邦开基创业提到历史的高度认识,“俱往矣”,历史是无情的,帝王竟至不如芸芸众生!“几曾春不老?万世总荒唐。”
三
七律.春柳步韵十首之二
者般狂浪也含羞,
眼底轻波淡欲流。
一日不曾留客住,
半生底事替花愁。
青归东晋陶潜宅,
春满西湖苏小楼。
最是江城图画里,
黄梢无数出墙头。
原学玉点评:咏物诗在于天墀先生诗集中占很大部分,七律同题多咏,有时竟达百余首,且每首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而毫无雷同、堆砌、浮躁之感,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学识、见地和才华。此诗便是一例。首句直接入题,拟人写法,把“春柳”比作尽逞风流的美人:“者般狂浪也含羞,眼底轻波淡欲流。”春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情景,与美人的神态何其相似!“一日不曾留客住,半生底事替花愁。”颔联酷似流水对,但却极其工稳。还是拟人写法,写的是一个“情”字,“春柳”挽上了“客”与“花”,别有情趣。颈联为春柳着上了颜色:“青”与“春”,兼咏史,“陶潜”和“苏小小”从“宅”与“楼”中,走了出来,写出了“春柳”的境界和格调:纵然隐居村野,流落江湖,亦非寻常!末联推出眼前景,用广角镜头拍摄“江城”的一角:“最是江城图画里,黄梢无数出墙头。”初春之际,“春柳”梢头的鹅黄色,生机勃勃的景象毕现矣!“墙头”春意盎然,墙内、墙外,整个“江城”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?诗人没有描绘,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,余味无穷。不难发现,“春柳”八句,句句有来处、有典故,增加了诗的厚重感,耐咀嚼、耐品味;但给人的感觉是,又好像是没用典,即使是不知其典,对诗也能解读个大概,用典似无典,诗的高妙处就在这里。先生的诗语自然流畅,鲜活灵动,有似落花流水。读之,令人荡气回肠,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气和驾驭语言的能力,此诗便是一例。难怪现当代著名诗家林从龙先生看到于先生的诗集后,曾赋诗以赞:
群星璀璨清诗苑,
又有明珠踞上头。
(网络图片,版权归原作者)
供稿作者:原学玉
原创发布:营口之窗官网
相关热词搜索: